【导读】为什么西方不信任中国?一个日渐强大的国家,但是没有人真正明白这个国家的人在说些什么,这个国家的历史也是模糊的,解释不清的。他们总会有些担心的。

【麦道/文】我通晓中文,略知英文。工作中每天用到两种语言,两种思维方式。有时会lost in translation。

中文并不是传达逻辑,科学和事实的精确语言。中文更适于表达情感,它表达的意义是模糊的,可以想象的。这一点我们的祖先已经发挥的很好了。我们古代的诗歌应该是最好的印证。讲英文的人觉得“my lo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 that is newly sprung in June”“我的爱人象一朵红红的玫瑰,六月里迎风初开”已经很好的诗歌了。但是,怎么也比不上李白他们的“将进酒”。

但是中文不擅长表达逻辑和事实。我可以轻易的把CNN里所有新闻翻译成中文,你不必了解西方文化也可以明白是什么意思,因为他们只陈述事实。但是,我没法把我们的新闻联播里有些东西翻译成英文,因为只有中国人才知道那是什么。比如“发挥农村党支部的基层堡垒作用。”怎么翻呢?

我们的短短的几行字的“三个代表”传达的含义比美国总统冗长的国情咨文要复杂的多。

英文单词是字母罗列出来的意义,你可以增减字母,创造新词,以表达精确的某个含义。然后,你把所有的单词再罗列一起,这就是个完整的意思了。如果你觉得表达不够精确,你可以再去造一个词,加在句子中,这样你的意思就更精确了。语言是这样被完善的。

中文来自图画,你要是造一个词会比较难,因为你要去“画幅画”,这比把字母罗列困难的多。所以,中文会用少的词表达过多的意思,歧义由此而生。但是,中国思维建立在歧义之上,歧义久而久之变成了文化习惯上的认同,而非事实的精确。所以,我们可以更容易的掩饰历史,因为就象是“我说了,你体会吧”。我不说事实,你体会事实吧。

这样的语言局限性时常发生在我工作中。几年前,我负责为我的公司在中国收购中国上市公司一半股份。谈判颇费周折,中方拿出一份他们和日本公司签的合同,很大的一个项目,只要几页纸。中方说,“你们看日本人就是了解中国文化”。曲曲折折后,我们还是谈成了,我请的美国律师拿出了三百页共七份合同去约束这个项目的法律责任,文件是中英文的。中方的总裁中文功底很好,(我和他去美国出差,他随身带着三言二拍)。

这位总裁对我说,“哥们,我中文很好了,但是我昨晚一夜没睡,我看不懂你们的中文合同”。我说,“我们可是花了六十万美元”。我每次打电话给那个律师,只听嘀嗒一响,开始计费,每小时六百美元。但是我知道最后我们的中文没有那么多词汇去精确解释这三百页的英文合同。

中方最后还是签了,我听到中方总裁对下属小声说“怕什么,反正公司在我们这。”这是中国方式。

所以,为什么西方不信任中国?一个日渐强大的国家,但是没有人真正明白这个国家的人在说些什么,这个国家的历史也是模糊的,解释不清的。他们总会有些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