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软件公司都在使用着不同种类的缺陷管理工具,如Bugzilla、Bugfree、TD、notes(IBM)等;其实这些工具都是千篇一律,其主要的功能就是将在系统或软件中所发现的BUG有条理的进行管理,方便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进行BUG的修复和验证。

和大家分享一下BUG缺陷管理的基本流程:

1. 当开发人员发布软件版本后,测试人员进行冒烟测试,测试通过后则开始进行系统测试或功能测试,这要看软件的计划流程是怎样;

2. 测试人员在测试中发现异常现象,确定为BUG后,将其提交至缺陷管理工具,这时该BUG的状态为new;

3. 测试经理或负责人审核该BUG,确认是问题后,将该BUG状态修改为open,并将该BUG负责人修改为项目开发经理;

4. 项目开发经理将该BUG分配给所属模块的开发人员,该开发人员确认该BUG是否为需要修改的BUG,或不认为是BUG,或该BUG已重复提交,或该BUG可以延后修改,或该BUG不能重现,或该BUG可以没必要修改等等,开发人员将该BUG状态修改为won’t fix/fixed/duplicated/can’t reproduce/rejected等,并将该BUG负责人修改为该BUG提交测试人员

5. 该BUG提交测试人员根据该BUG当前状态进行相应操作,如fixed则进行回归测试,测试通过后,将BUG状态修改为closed;如won’t fixed或duplicated或rejected,经确认后将该BUG状态修改为closed

不同的缺陷管理工具中BUG的状态内容可能会稍有出入,但大体都是一致的,测试人员根据BUG的具体状态进行对应的操作,如回归BUG,确认BUG,重现BUG,关闭BUG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