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翻译不是创作,但却和创作联系在一起。学习写作似乎从来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不是通过文学院里一大堆理论的学习就可以学来的。掌握写作的能力似乎唯有通过创作才能实现。但是写得时间长了,就会觉得思路有些局限且难以突破。其实翻译也是这样,实践性的工作虽然也能获得一些经验,但是难免不会有局限。我想,学习文学作者创作的一些方法对于翻译也许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借鉴一——广阅名著

学习创作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大量阅读文学的经典著作。那些成功的作品就是学习写作的典范。对于翻译,这个方法一样有意义。首先,我们可以多多读一下那些已经出版的外文著作的中译本,并且找到原文版本对照阅读。实际上对照阅读的版本也有出版的。特别是现在的网络时代,要找到外文原著也并非太难。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许多已经有中文网的国外网站的对比学习。最后,还可以学习自己所在公司已经作出的案例,而且有疑问还可以向原译者讨教。

借鉴二——“十年”磨剑

文学作者大多尝试过对同一个故事,或场景写出尽可能多的不同版本。以此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想象力。用于翻译则尤为适合,我们可以尝试对同一段译文写出尽可能多的不同译文,最好是写尽所有可能的译法。然后我们就可以来比较这些不同译法中的差异,甚至还可以把不同译法的好处组合到一起,写出一个新的完美的句子。不过这个过程是比较痛苦的,所以我称它为“磨剑”。

借鉴三——“完形填空”

文学的创作,特别是小说的写作很少会是一句一句的向下写,然后写完整部著作的。作者经常会把一些相对完整的几个故事单独构思,然后写出故事和故事之间的发展。这样便可以使文章显得逻辑和结构清晰,而避免盲目的写作和思路的枯竭。翻译也可以借鉴,可能我们习惯于一句一句地翻译全文,实际上我们可以先译出那些容易翻译的部分,或者是那些不存在译法争议的部分,然后再把要译的文章的前后进行对比分析决定中间部分的译法。这个方法有时还能起到提高翻译速度的作用。

提高翻译水平的方法有很多,对于不同的人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这些是我的一些看法,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期待你的分享。